close

這是洪蘭老師出的新書
洪蘭老師的觀點,總是能發人深省
身為父母、身為教育者,面對這世代的孩子
該給他們什麼,才是對他們最重要的?
我們都應該好好的想一想~~~


分享幾則文章,有興趣的可以去找書來看!



不是本能的事都需要教

中國人喜歡「沉默是金」,過去大人很少跟孩子說話,如果說話也是很簡潔,甚少花時間跟孩子說道理或原委,其實這是不對的。跟孩子相處時,要盡量把握所有的機會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和進退應對的禮節。最近偶然聽到一位教授的助理在幫他接電話,從他說話的方式,我知道他得罪了對方,問一下他成長的背景,才知道原來是「沒有教過」。他因家境好,所有事都有別人代勞,他從來沒有替別人接過電話,都是別人替他接電 話,所以不知道這方面的禮儀。回家後,網路上有人傳一篇文章給我〈孝順是要教的〉。兩件事湊在一起,我發現凡是不是本能的事,都需要教。


現 在很多孩子不會做事,是我們大人教得不夠,因為大家都忙,孩子忙著補習,大人忙著賺錢,沒有相聚的時間,就是相聚也沒有時間講我們父母以前對我們說的話。 現代父母最常說的話是:趕快去做功課,趕快去洗澡,趕快去睡覺。生活步調緊湊,已經沒有時間或精力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了。加上沒有三代同堂,孩子無從觀察父 母怎麼跟他們的父母相處,所以不知道進門要先向父母請安,好東西要先給父母吃。


我朋友說現在助理來上班不跟任何人打招呼,一頭就鑽進實驗室;離開時,也不告訴老闆一聲,背包一揹就走人,叫他做事常常弄巧成拙,所以不如自己做。問題是人是社會動物,與人相處不可以不懂得基本的生活禮儀,所以父母親不能再省略跟孩子說話的時間了,也不能只用命令式,沒有解釋原委。很多意外的發生是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,所以他就按照他以為是對的方式做,結果就闖了禍。


唐朝的開國元勳李靖在未發跡前,原是山中的獵戶,有一次他追一隻鹿進入深山,夜暮迷途,看到林深處有燈光,走過去發現是一座 大宅院,他便請求借宿。主人原是不允,但是夜深無奈何,最後老夫人告訴他,半夜若有什麼動靜都不要管,天明就上路,若能答應才肯讓他借宿。李靖在當時情況 下只好答應,而且也不疑有他。李靖睡到半夜,果然聽到外面車馬喧囂,原來天庭下旨要龍王行雨,因為龍王不在家,老夫人便請李靖代行,告訴他,龍馬停住時,只要從水瓶中滴一滴水即可。李靖從雲中看到底下荒年大旱,地都裂開了,心想一滴水無濟於事,便下了二十滴,結果等他行完雨回來,老夫人被天庭庭杖八十,子孫連坐,因為天上一滴水是地上一尺雨,如今人間平地水深二丈,房子都沒頂,豈復有人。李靖的好心帶來了災禍。唐朝傳奇說李靖因為這件事,後來未能出將入 相。


我們看到大人少講一句話,就有災禍生。孩子不懂原委,便會自作主張,以他認為是對的方式做,做時還很得意,以為可以討賞,其實是弄巧 成拙,壞了大事。所以父母要花時間跟孩子說道理,只要有任何機會都要盡量的教,現代的「文武全才」應該是讀書和做人都行的孩子,也惟有教出這種孩子,父母的責任才都完了,這種孩子才是將來社會真正可用之人。



怎麼罰,學問大

最近在報上看到有個國二學生因為沒寫作業,被老師罰請全班同學吃糖,他沒有錢買又不敢跟家裡講,便去超商偷,結果被逮到,上了報紙。


自從不准體罰以後,如何懲罰學生,既要達懲戒的目的又不失教育的真諦,是個頭痛的問題。我認為罰勞役,把教室玻璃擦明亮、把學校樓梯仔細打掃乾淨(很多校園中沒有落葉,但是樓梯卻很髒)等等,是個可行的方法。因為灑掃本來就是古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之一,兒童進私塾就是先從掃地學起,而且掃地比罰站、罰寫好,因為罰站對社會沒有貢獻,只是浪費了那個孩子的時間(面壁罰站的孩子很少在思過,如果思,也是在思別人的過);罰寫更會使學生痛恨作業,原本就是為了沒寫作業而被罰,再罰寫就更加痛恨作業了。

實驗已發現學習跟情緒和動機有關,清掃環境的好處是在清潔的環境中情緒比較好,學習的效果會比較好。 這個實驗做法是給學生一根蠟燭、一盒圖釘,要學生想辦法讓蠟燭站在牆上。在解決問題之前,先給一組學生看一支喜劇短片,另一組是看教學短片。結果看喜劇的那一組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學生想到把圖釘倒出來,用兩根圖釘把圖釘盒釘在牆上,再把蠟燭站在圖釘盒上,完成任務;而看教學影片的那一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想 到解決的方法。

罰請吃糖不好的地方是沒有罰到孩子,卻罰到了父母親。因為孩子還不會賺錢,用的是父母的錢,父母的血汗錢沒有用到對的地方,可惜了。而且罰請吃糖對孩子來說不痛不癢,下次還會再犯。若是像這個孩子沒有錢又不敢跟家裡講,逼上梁山時,就只好去偷,犯下了一輩子遺憾的錯。

其 實,零用錢是把雙面刃,有利有弊。有人贊成給孩子零用錢,可以從小教他經濟的概念,但是孩子常會認為我的零用錢就是我的錢,我要怎麼用是我的自由,父母管 不著,例如朋友的女兒用零用錢去買言情小說來看,她母親把書丟掉禁止她看,女兒認為母親毀壞她的東西、侵犯她的權益,竟然揚言要去告母親。有人做家事給錢,但這會養成孩子沒錢就不做家事的錯誤心理,忘記了家是大家的家,住在裡面的人都有責任把它清乾淨;也有人是孩子考一百分給錢做為獎勵,雖然錢是有效的 動機驅力,但這也會給孩子錯誤觀念,不給錢就不唸書,以為唸書是為父母唸的,不然為何考好要給錢呢?

這件事最嚴重的警訊是孩子在學校的事不敢跟家裡講。我覺得沒有人可商量的孩子是天下最可憐的孩子,他會覺得孤單無助,通常這是孩子最需要大人的時候,大人應該指引他正確的解決問題方法,告訴他是非對錯。教導孩子是父母的責任,責無旁貸。

這 件事老師、家長和社會都要檢討。老師需要知道什麼是最有效的處罰方式,父母需要反省管教方式是否得當、為什麼孩子有事不敢跟家裡講,社會需要反省為什麼長 到十三歲的孩子還不知道偷竊的嚴重性?誤以為做壞事不一定會被抓到,可以僥倖?這個社會是否沒有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?



博客來: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67583&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beshiya 的頭像
    anbeshiya

    anbeshiya

    anbesh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